中国 亚太 欧洲 美洲 中东 澳新 非洲
首页 时政 社会 经济 商业 金融 科技 军事 健康 文化 娱乐 体育

《山海情》火爆背后 中国扶贫大计的挑战和变局

2021年01月29日 地区:中国

最近在中国大陆火爆的主旋律电视剧《山海情》,讲述了“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的贫困地区的农村,通过“吊庄移民”易地搬迁的“开发式扶贫”最终实现脱贫的故事。作为庆祝中国建党100周年的主旋律扶贫剧,该剧因引人入胜的叙事和精良的制作被中国网友誉为“年度神剧”“扶贫剧之光”。

blob.png

电视剧《山海情》宣传海报。(微博@CCTV电视剧)

西海固是宁夏南部山区代称,由9个贫困县组成。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吊庄移民,是宁夏把西海固特困区的农民按照村庄集体搬迁到生存和发展环境相对更好区域的政府开发性移民扶贫方式。

1997年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回族自治区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到宁夏调研东西协作对口帮扶工作,提议将宁夏西海固不宜生存地方的贫困民众“吊庄”搬迁到银川河套平原待开发荒漠地建设新家园,并命名为:闽宁村。

闽宁村即福建的简称“闽”与宁夏的简称“宁”的合体,此后闽宁村发展成为现在的闽宁镇。

主旋律也可以很好看 

虽然《山海情》讲述的扶贫故事,有党中央的推动,闽宁镇也是因此而广受关注。但令人欣慰的是,该剧没有大篇幅空洞的扶贫政策宣讲和单薄的歌功颂德。

正如有网民所说:“这电视剧最让我喜欢的是,它没有一味地歌颂伟大和成就,它把所有问题、艰苦、贫穷、愚昧、荒凉都明明白白地展现出来。也告诉你难,也告诉你路远,也告诉你有人一直不放弃,所有问题都是慢慢解决的,没有金手指,没有天降福星,就是有人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把事情做成的。”

blob.png

因《山海情》的火爆的闽宁镇,20多年里陆续接纳了来自宁夏“西海固”六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万多名移民。图为闽宁镇新镇区全貌。(dwnews)

电视剧镜头中涌泉村家徒四壁的土坯房,贫困的村民兄弟三人同穿一条裤子,被吃得只剩一只的“扶贫鸡”,为了一头驴、一口水窖和几只鸡就把女儿“卖”了的桥段……都来自真实故事,电视剧里所讲述的西海固地区贫困现实,让很多人感同身受。因为,这就是真实的中国贫困地区的缩影。该剧高还原度地展示了宁夏西海固地区,真实的贫穷状况以及脱贫的艰难,而这中国诸多贫困地区共同之处。

主旋律文艺作品也可以很好看,这是很多看过《山海情》这部电视剧的人的共同感受。凭借“真”和“土”,该剧将中国贫困地区脱贫的故事,真实地呈现给了观众。

数据显示,20多年里,剧中讲述的闽宁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500元跃升到2019年的13,970元,增长近了28倍。2020年11月16日,宁夏西海固地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而这是中国扶贫这个宏大国家叙事的一个切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施政目标和对人民的承诺,将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努力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前文提到的“对口帮扶”就是中国一项重要的扶贫开发政策。

1996年10月,中国政府发布《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中确定了对口帮扶政策,即组织中国东部沿海发达省、直辖市对口帮扶西部贫困省、自治区。具体安排:北京帮内蒙古,天津帮甘肃,上海帮云南,广东帮广西,江苏帮陕西,浙江帮四川,山东帮新疆,辽宁帮青海,福建帮宁夏,深圳、青岛、大连、宁波帮贵州,后来对口帮扶的范围不断扩大。《山海情》讲述的只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面临新挑战的中国扶贫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2015年中国政府启动“脱贫攻坚”行动后定下的终极目标,这个行动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举。这一目标,在2020年年末如期完成。中国官方媒体报道: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贵州,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中国政府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中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新阶段。

让所有现行扶贫标准下的“绝对贫穷”人口脱贫,即每年人均纯收入人民币4,000元,并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生活水平:不愁穿、不愁吃;获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的保障。实事求是的说,虽然现行标准只是解决基本生活保障,但对于拥有14亿人口、东西部发展极端不平衡的中国来说,也并非易事。让14亿人全面解决温饱,本身就是巨大的成就。

当然,消除绝对贫穷后,中国面对的是更复杂更长远的“相对贫穷”问题。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曾说:“到2020年现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也只是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只是完成了最基本的扶贫任务,并不意味着我们解决了贫困问题。”

中国当前的现实表明,在绝对贫困消除后,相对贫困仍然广泛存在,返贫致贫的因素仍然存在。这是中国扶贫面临的新挑战。

“相对贫穷”指能维持生存,但相比社会其他阶层仍处于较低的生活水平。2020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会答记者问时自揭“家底”:“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他的表述犹如投出一颗“炸弹”,一度在中国社会所引起震荡,在各个层面发酵。

中国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早就坐稳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但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的人均收入仅为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约1/4,若以每人每日5.5美元的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贫困标准,中国仍有约3.73亿人生活在此贫困线下。

回望中国4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历程,虽然执政者异常重视农村工作,但城乡发展差异、城乡贫富差距,却不断加大。资料显示,最早实施“农村改革”的中国乡村,几十年来居民的收入水平,平均只有城市居民1/2甚至1/3都不到,更不用说更为广阔的中国贫困地区的农村。

在全面脱贫这一问题上,中国一直强调在现有贫困线标准下实现。但问题在于,这一标准线其实是最低的生存线。在实现现有标准下的全面脱贫之后,相关的衡量标准自然也应该会发生变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家庭可支配相等收入中位数的一半定为相对贫穷线,世界银行的相对贫困标准定为收入少于平均收入的1/3,目前中国仍未就相对贫困划定标准。

显然,从解决温饱步入小康,到实现共同富裕,这条路还很漫长。好在,中国的领导层是清醒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0年12月3日,政治局常委会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时,习近平说。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扶贫 山海情

评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