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亚太 欧洲 美洲 中东 澳新 非洲
首页 时政 社会 经济 商业 金融 科技 军事 健康 文化 娱乐 体育

世卫组织:新冠病毒将与我们长期共存

2020年04月24日 地区:欧洲

世界阻击新冠病毒之战焦灼,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在两大疫情中心美欧:美国国内不断出现反遏制疫情措施抗议活动,而欧洲也在谨慎中为解封做准备,在此之际,世卫组织4月22日周三警告指,“新冠病毒将长时间伴随我们”,呼吁各国要有长期抗战的准备。

QQ截图20200424060924.jpg

综合外媒4月23日报道,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4月22日周三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不要误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种病毒将与我们长期共存。”世卫尤其担心在面对这一在全球已造成18万人死亡的病毒抗击中,各国开始出现厌战放松。谭德塞说,面对这一病毒的大流行,“自满情绪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最大危险之一”,他强调“ 资料显示世界人口的大部分仍然极易遭受病毒的传染侵袭”。“大多数国家疫情仍处于早期阶段,而部分受疫情影响较早的国家开始出现复发的迹象。”

“重振美国”

在新冠死亡人数最多的美国,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4月23日周四美国单日新增新冠死亡1738例,比前一天相比有所下降。美国新冠死亡累计共46583例。   

尽管疫情数字不断攀升,一些感染严重地区的医疗机构情况相当严峻,但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仍然研判决定,现在是时候“重启美国”经济。而特朗普也同时表明,允许美国各州州长根据各自疫情的严重程度做出具体的决定。一些州很快就放松了防疫限制,佛罗里达州重新开放部分海滨沙滩。乔治亚州的健身俱乐部和理发店将在本周稍晚恢复营业。而在一些仍然保持防疫严密措施的各州,几天来反对防疫限制的抗议不断,抗疫人士聚集在州议会大厦前,要求取消隔离措施,恢复经济。

出于同样考量,特朗普周三并签署法令,暂停向外国人发放移民美国绿卡,以保护美国公民的就业。

“保持社交距离”

面对疫情持续、经济衰退阴霾的威胁,复工以重振经济是各国都面临的巨大的诱惑。在大西洋彼岸,一些欧洲国家也正在准备逐渐走出持续一个多月的封禁。而德国总理默克尔周二表示,“过快解封将是一个错误。”在实施了四周的严格封禁之后,德国开始放宽了一些限制性措施,允许科隆和法兰克福等城市本周重新开放部分商店。 柏林和德国的16个联邦州中的10个宣布要求市民在乘坐公共交通时佩戴口罩。酒吧、饭店、文化和体育场所仍保持关闭,但小学和中学将逐步重新开放。

除德国外,奥地利、挪威和丹麦也正在放松限制规定,但要求民众保持“社交距离”。 意大利、法国、瑞士、芬兰和罗马尼亚也正在谨慎准备解除防疫的限制。法国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雷诺汽车制造商在3月17日停产之后,目前已开始增加在法国本土的产量。

尽管有增长减缓的迹象,但欧洲大陆疫情依然严重,新冠死亡人数已超过112000人。位居前三位的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死亡均超过两万人。

与欧洲隔海相望的英国,周四单日新增759例死亡,使该国的死亡人数上升至18000人,英国是否会效法欧洲在未来几周内放松疫情限制?英国卫生大臣惠蒂的表述无疑对报这一希望的人泼凉水,惠蒂说,“长远看,我们会走出疫情,但理想情况是获得高效疫苗或高效治疗药物,这样人们即便感染,也不至于死亡”。

新冠疫苗研发竞赛

就新冠疫苗的研发,目前全世界有数十个科研团队正在加紧进行。其中中国和美国的若干项目已进入到临床试验,而本周三德国也首次批准了一项位于美因茨的BioNTech实验室与美国巨头辉瑞公司合作的疫苗进入临床试验。目前,全球共有五个疫苗项目进行到人体试验,但专家表示,距离研发出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至少还需要十二到十八个月的时间。

分歧严重 欧盟视频峰会预料难获得成果

疫苗研发正进行着一场激烈竞赛,各国都期待最先拥有这一疫苗,而在此之前,病毒将继续在全球的扩散并将对世界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ILO)此前评估这将是1945年二战以来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冲击。遏制经济危机的影响是摆在各国领导人面前的严峻课题。周四欧盟即将举行的视频高峰会,就旨在寻找欧盟摆脱衰退的解决方案,但峰会前夕各国突显出分歧严重,有可能迫使峰会推迟宣布任何重大决定。

于此同时,有关经济的坏消息继续不断,国际民用航空组织预估,至9月份,新冠疫情影响将导致国际客运减少12亿人次。而韩国周四宣布第一季度经济年度同比下降1.4%,当局担心未来数月内经济进一步放缓。联合国对“全球性的人道灾难”发出警告,预估到今年年底全球遭受饥饿人数可能翻一番,超过2.5亿。

第二波疫情担忧增加

应因第一波疫情还没有降温,卫生官员已经在预警第二波疫情的风险。美国疾管局长雷德菲尔德此前表示,美国的第二波新冠疫情可能发生在今年冬天,并且由于可能与流感季节重叠,导致疫情比第一波更加严重。 在最早出现疫情的中国,也始终存在对疫情再次回潮的担心,尤其担心外国输入感染风险。在哈尔滨出现多名新增感染并波及医院后,周三中国再次收紧了对该市的限制措施。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