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1:后疫情时代 中国经济修复与增长
2021年01月04日 地区:中国 来源:多维新闻 阅读(851)
2020年,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封锁隔离措施导致经济活动停滞。甚至打断了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增长。
2020年1月至2月,中国社会生产生活几乎全面停滞,生产、投资、消费、出口都出现明显的下滑。整个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下降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9%,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下降16.1%,出口同比下滑13.4%,进口同比下降2.7%。
新冠疫情冲击之下,繁华的城市也已不复往日的忙碌。(路透社)
在付出巨大经济代价之后,从3月开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开始逐步推动复工复产。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复苏,2020年第二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同比跌幅收窄,三季度GDP、固定资产投资均已经实现同比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基本回到2019年同期水平。
经济复苏与宏观政策配合密不可分,2020年货币政策经历了极度宽松到编辑收紧的转变,政策目标逐渐从托底实体经济、配合企业融资逐渐转向控制金融系统风险。实体经济在疫情期间获得了大量低成本流动性,支持了企业部门渡过难关。
整体来看,2020年四季度中国经济仍然存在下跌反弹的惯性。生产方面,在企业加班加点赶工的过程中,产能利用率将在一段时间内高于常态。近期多地出现的用电高峰和煤炭、钢铁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都有需求增加的因素。出口方面,虽然近期防疫物资的出口需求有所回落,但全球产业链复苏带动相关产品的需求,仍有望对出口形成支撑。投资方面,虽然地产融资政策收紧对投资产生冲击,但存量基建项目和5G等“新基建”会对制造业的支持预期持续。
根据不同机构预测,2020年四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速可能在5%至5.5%,全年GDP增速在2.2%左右。
展望2021年,中国经济的复苏势头还将持续,但想要维持较快的经济增长,仍然面临较多的风险和挑战。
疫情之下中国经济的复苏主要依靠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发力,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起到逆周期调节的作用,随着货币政策逐渐收紧,财政压力加大,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放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可能降低。
在出口方面,2020年8月以来,出口同比增速一直维持在8%以上,在世界疫情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相关的防疫物资、居家办公需求激增,中国生产替代效应明显。2021年随着疫苗大面积使用、欧美疫情逐步缓解,“疫情受益型”出口将放缓,但欧美需求端修复可能将加快,海外供需缺口难以快速收窄,将对出口形成有效支撑。
在宏观政策方面,2021年货币政策可能将逐步回归常态,从近期政策层的表态来看,2021年中国货币政策将围绕两个核心目标展开。其一,“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这一目标预示,2020年货币政策取向料将回归2019年二、三季度状态,并且货币供应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匹配关系亦将向该时期趋近。其二,“适当平滑宏观杠杆率波动”。根据这一目标,2021年预计仍将以“稳杠杆”而非“去杠杆”为基调,通过经济增长做大分母是化解宏观杠杆风险的主要途径。由此,2021年货币供给将充分考虑疫情后经济反弹的内生需求,较2020年下半年的边际调整力度不会过大。
而在财政政策方面,疫情造成财政收入减少和支持大幅增加,因此财政赤字率一举突破了3%的红线。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2021年,积极财政将与实体经济的修复形成正向循环,呈现“减额增效”的趋势。一方面,由于经济运行趋于正常化,积极财政的规模料将适度下调,2021年财政预算赤字率预计降至3%左右,专项债规模亦将有所回调。另一方面,考虑到明年财政收入的增长,以及支出进度的提速,单位财政扩张对经济的提振效应有望增强。因此,“减额增效”的积极财政将继续对“内循环”提供充分的支撑。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
Comments编辑推荐
朝鲜国防省成立指挥机构贯彻地方发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