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给“全球化”带来的反思
2020年03月16日 地区:欧洲 来源:多维新闻 阅读(943)
【多维新闻3月16日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让部份国际舆论将其归咎于“全球化”,甚至认为要阻挡疫情的扩散与经济上的损失,应该要以封锁、减少贸易互动等“反全球化”的对策来因应。而这样的趋势,似乎也跟近年风行的民粹潮流达到共振。
美国时论家古德曼(Peter Goodman)于3月6日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新冠疫情敲响全球化丧钟?”,该文表示,疫情发生之前,全球化价值就已进行过重估,像是特朗普希望制造业能抛弃中国、重返美国,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还有欧洲发达国家对于移民强烈抵制的情绪、以及提升极右翼政党的地位,新冠肺炎则是加剧了上述“反全球化”的趋势。
为了围堵非法移民,特朗普上任后全力推动兴建美墨边境之间的围墙。图为2018年墨西哥人爬上了位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附近的美国-墨西哥边境围墙上。
事实上,摊开全球化的历史进程,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推进了运输的发展;19世纪初出现运输革命,蒸气船、铁路的发明带动国际贸易的发生。也因此,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各地经济互动透过交通的便利开始热络,各国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也让全球化开始出现苗头。
早期的全球化,多由西方国家在帝国主义的向外扩张思维下,对包括非洲与亚洲地区进行殖民。1980年代以降,信息设备与互联网的普及,让全球化又提升到另一层级。近期,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崛起则是让长期以西方世界为主的全球化定义得重新评估。
举例而言,以特朗普为首的意见将美国贫富差距加大、以及制造业不振等问题归咎于中国的崛起,并认为是因为经济过度依赖中国的制造业生产链,因此给美国经济与国际地位带来冲击与矛盾。特朗普的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即大力主张类似观点,他认为所有的威胁都来自于外部,特别是中国,因此需要大力与之切割。
特朗普的贸易顾问纳瓦罗认为中国对美国带来极大的威胁,并认为要以加重关税等贸易手段来制裁中国。
当这种“外部威胁说”的思维在反全球化浪潮方兴未艾下发展的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也给这波反全球化潮流带来共振。不过,这样的共振,带给西方国家的,反而是更多的考验。
事实上,随着疫情的发展,西方舆论的方向也做出调整。《华尔街日报》于2月刊出文章指中国是“真正的东亚病夫”,认为中国经济因疫情即将崩溃,这番言论引发中美官方激烈交战,中国外交部并以吊销《华尔街日报》三名驻北京记者的证件作为反击。
不过,到了3月,当欧美国家疫情益发严峻,而中国疫情处于和缓状态、各行各业逐渐复工之际,这时《纽约时报》又刊出文章指称“中国为西方赢得时间,西方却浪费了它”,文章指出中国虽在疫情初期处理方式显得笨拙,但他们采取的措施比迄今为止许多民选领导人采取的都果断得多,正当北京雷厉风行落实防疫之时,欧美地区如英国对疫情管控仍显松散。
面对新冠病毒这种全球危机,需要的是合作。中国在疫情趋缓之际,运送医疗物资至疫情严重的意大利,协助意大利抗疫。
西方媒体舆论的转变,不禁使人再度反省对于全球化的思考。初期,西方舆论认为病毒来自于中国,在民粹兴起下多对中国极尽嘲讽与排斥;不过,随着疫情的蔓延,西方国家也必须正视在批判北京的同时,自身却大意忘了落实防疫工作所带来的后遗症。
其实,这次疫情之所以快速扩散,并非是因为中西政治体制不同、反而是突显各国治理能力的问题,以及全球应当如何连手起来共同面对疾病的传播。这时候,“全球化”或许反而能在这场流行病浩劫中产生新的意义。面对这种全球危机,需要的是合作,而非分裂。
著有《人类简史》与《未来简史》的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针对新冠疫情认为,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危机,不只因为病毒本身,还因为人类之间缺乏信任。要战胜流行病,人们需要信任专家,公民需要信任公共当局,而国与国之间需要互相信任。
随着欧美疫情的扩散,更验证全球化加速病毒成为全球危机,但这并非代表全球化需要抵制,而是需要重新思考疫情将如何带来新的全球格局。疫情当前,各种恶性竞争无法防疫,或许全球化这次能够发挥互相扶持依靠的正面力量,如此,疫情给社会带来的全新抗体将值得期待。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
Comments编辑推荐
朝鲜国防省成立指挥机构贯彻地方发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