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经济运行的全民痛点和未来可期
2022年01月19日 地区:中国 来源:多维新闻 阅读(537)
中国公布了2021年全年宏观经济运行数据。从数据本身看,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143,670亿元人民币 ,突破18万亿美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大大超过年初中国政府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的目标。
但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各种因素夹杂下,增速下滑趋势明显,可见经济下行压力之大。按照官方数据,2020年和2021年两年平均增长5.1%。也就是说,回顾中共十八大以来,2012年GDP增长开始下降到7%到8%区间徘徊,“7时代”持续了四年。2016年进一步减速,进入“6时代”。在疫情影响下,2020年和2021年的平均经济增速跌入“5时代”。按照趋势预测2022年,中国经济将在5%到6%的低位徘徊。
数据反映出中国经济整体运行在调控预期之内,并未失速。但总体来说,两个层面的变化特别值得关注,其中有喜有忧。
其一,全民痛点——中小企业太难了。这恐怕是新冠疫情后,中国社会的共识。
从数据层面看,投资和消费数据孱弱。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4.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3.9%。投资增长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仅增长0.4%,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仅为4.4%。一方面,这意味着,中国没有像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四万亿”计划那样饮鸩止渴,大幅增加基建投资和刺激房地产市场。另一方面,孱弱的投资数据也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市场需求不足,中小微企业面临成本上升、资金偏紧,投资动力更加不足。
再看消费方面。毫无疑问,在疫情影响下,消费受到的打击最为直接和剧烈。在2020年的低基数效应下,中国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才实现12.5%的增长,两年平均增长率仅有3.9%。分月份看,2021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1.7%,创2020年8月以来最低。增速低迷的原因主要是疫情反复所导致,当然也包括上游原材料上涨传导至部分终端消费品,导致居民实际购买力下降,抑制了消费恢复。疫情反复之下,无数包括餐饮、酒店、旅游等消费相关企业被迫结束营业,从而影响到广泛的就业和收入,进一步导致消费能力和意愿没有根本性改善。
同时也需要注意到中小企业的“两面夹击”。除上述因素之外,正如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瞭望》撰文所写,“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要防止出现合成谬误,不把分兵把关变成只顾自己、不及其余,避免局部合理政策叠加起来造成负面效应;又要防止分解谬误,避免把整体任务简单一分了之,更不能层层加码,导致基层难以承受”。确实,很多政策导向不是不对,但在特殊环境之下,层层叠加、层层加码,结果就直接导致了终端上的中小企业无法生存。
中国官方对经济困境并不讳言,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把三重压力描述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而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暴露出的“预期弱”问题,在三大挑战中最为棘手。“预期弱”将进一步削弱企业经营意愿,导致更大范围就业问题的产生,最终对“稳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如今,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预期转弱”正陷入负循环当中。当前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已经跌至疫情后的最差境况,急需宏观政策的支持。这也是在全年经济数据公布当日,央行选择调降MLF利率,次日调降7天逆回购利率的原因所在。鉴于降息具有强烈的信号指示意义,以期提振企业预期、稳定就业。
然而,危中有机,另一个必须要放大的看点就是——未来可期。期的是“工程师红利”指日可待。
也从数据层面来看。毫无疑问,全年进出口数据是最大亮点,其中出口数据可以说是拿到最高分,年度出口份额还在继续上行。其实,特别需要看到细分数据的变化。其中,汽车是出口规模扩大的典型行业,2021年出口增速119%,在整体出口中的占比也从过去10年稳定的0.6%左右上行至1.0%。电子元件2021年前11个月出口增速为32.9%,在整体出口中的占比从2018年的3.9%上行至2021年的8.0%左右。集成电路是另一个增长速度偏快的领域,2021年出口增速31.9%,在整体出口中的占比也从2018年的3.4%上升至4.6%。这几个行业趋势背后,实际上是中国正在持续的产业升级。
再看另一组数据。中国2021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FDI为1,734.8亿美元,继续创历史新高,同比2020年增速达20.2%。要知道,2020年FDI并未因疫情形成过低基数,年度增速其实也在4.5%左右。可以说,2021年这一表现是超预期的。数据显示,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引资增长较快。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7.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0.7%,高技术服务业增长19.2%。
加之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中国第四季度房地产业GDP同比下降2.9%,建筑业GDP同比下降2.1%,讯息传输、软件和讯息技术服务业GDP增长11.5%。
从GDP分项数据、出口、FDI的特征均可见,中国制造业融入全球分工和专业化的进程有所加快,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开始逐步释放。
需知,这里所说的“中国制造”,并非过往低端、低附加值的中国制造,而是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中国制造”的壮大。很显然,近年来中国的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的增长很快,对相关产业和上下游的带动力不断增强,制造业内部投资结构优化明显,智能、低碳、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等多领域的爆发式增长。
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加快产业升级的态势。更要看到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背后,已经呈现出产业链层次。我们都知道,富士康的增长和苹果的增长是不一样的。中国正在用实际行动奔向“中国制造2025”。必须认识到,当前中国生产函数发生变化,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突破一个技术,往往能够创造一个细分产业,盘活一个大行业,激发大量投资和消费需求。科技对“中国制造”的影响刚起步,还需要时间酝酿。
言而总之,中国肯定是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内外因素皆有。但经济运行本就是一个有序演化的动态过程。保证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发展韧性持续,是一场持久战。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不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
Comments编辑推荐
朝鲜国防省成立指挥机构贯彻地方发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