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鹤“零容忍”立威 重启中国金融改革
2020年12月01日 地区:中国 来源:多维新闻 阅读(846)
中国的金融结构性改革即将重启。“提高政治站位,秉持‘零容忍’态度,维护市场公平和秩序。”11月21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中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简称金融委)会议上发表讲话,要求依法严肃查处欺诈发行、虚假信息披露、恶意转移资产、挪用发行资金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厉处罚各种“逃废债”行为。
随着中国经济逐步回归正轨,原先被新冠肺炎疫情打断的金融整肃和金融改革又将接续。(人民视觉)
进入四季度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画风突变,先是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炮轰”中国金融监管体系,互联网金融企业蚂蚁集团上市被叫停,再是信用债市场爆雷。同时,来自中国决策层的声音也在转变。9月5日,刘鹤在中国全国金融形势通报和工作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还在强调,一手抓服务实体经济,一手抓风险化解,加强逆周期调节。而在10月21日的“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刘鹤的话风就已经转变到“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政策稳定”并重申了“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九字方针。
11月21日,刘鹤在主持召开中国金融委会议时发表讲话,近期中国资本市场的变化和违约个案的增加,被刘鹤解释为周期性、体制性、行为性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并要求秉持“零容忍”态度,维护市场公平和秩序。
11月25日,刘鹤进一步在《人民日报》撰文,在解释“十四五”规划的同时提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将作出重大调整和完善。中国金融改革将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方向,对金融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大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主张。
随着中国经济复苏企稳,中国政府似乎正在为下一步的改革进行铺垫,以接续之前被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打断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刘鹤那句名言似乎再次响起。
按照刘鹤的判断,目前以及未来数年内,中国经济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技术体系将发生较大变化。生产体系内部循环不畅和供求脱节现象显现,“卡脖子”问题突出,结构转换复杂性正在上升。
刘鹤认为,在“十四五”期间以及未来较长时间内,中国经济将围绕着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进行产业升级。这不仅将导致大量落后的产能、金融空转将继续加速“出清”,而且中国以此为依托形成的资产架构,尤其是企业债券、城市地产等将面临加大调整。之前被疫情期间,经济纾困和刺激计划打断的“资本出清”进程将继续推进。这是中国资本市场近期违约个案增加,互联网金融“无本万利”的高杠杆受到打压的主要原因。
落后产能和金融空转不能再依托金融系统的输血、无限制的债券融资和资本炒作,成为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抽水机”。打破资本市场对于金融体系、国有企业和部分大型民营企业借贷、债券的刚性兑付,要么彻底清理债务退出市场,要么自己拿出真金白银偿还债务,进行实体投资。那种,欠了一身账、占用了大量社会资源,然后破产了事、“罚酒三杯”,抑或自身原有收益一分不动,反而要求银行加大信贷,要求市场加大融资的情况将不被允许。保护企业家个人财产和对违法行为的“零容忍”将构成金融改革的一体两面。
金融改革只有通过对欺诈发行、虚假信息披露、恶意转移资产、挪用发行资金,以及各种“逃废债”行为的严厉处罚,才能堵住漏洞、树立威信。金融投机资金,以及埋藏在银行、地下钱庄、甚至是境外的资金也才能被挤压进实体经济。这就是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大的供给来源和结构变动之一。
中国金融改革正在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确保更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而不是在金融市场中空转。(Reuters)
在强调“堵”的同时,资金疏导和多层次市场的建立则是更主要的措施。在刘鹤给《人民日报》撰文中,发挥科技创新在畅通循环中的关键作用,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对金融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大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相关建设性措施其实占了更大篇幅。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并不缺少资金,甚至早已经出现资本过剩的局面。但是,只要中国决策层一有风吹草动,中国央行一提及稳定货币供给,中国资本市场就会出现对于流动性的恐慌。从目前公布的10月份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数据来看,中国经济的流动性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10月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3.7%、M2同比增速10.5%。只是M2的环比数据略微降低了0.4%。实际上,中国政府并没有采取“干预”政策收紧流动性。而大多数对于流动性收紧的恐慌,则都是来自中国政府对于违规金融和债券的清理和整顿。
这说明,中国有大量资金其实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转化为了债券、基金、股票炒作等金融投资。中国政府一旦开始进行着金融整肃,中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就会立即紧缩。而真正需要资金的实体企业和中小企业则在银行和资本市场之外“嗷嗷待哺”,甚至不得不求助网络高利贷。
中国的流动性问题不是出在央行,也不是因为实体经济的萎缩,而是金融中间渠道的不畅。因此,刘鹤给出的解决办法是,一方面加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大对于社会资金的吸引;另一方面,加速推进金融结构性改革,大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按照刘鹤11月25日在《人民日报》的撰文,中国金融结构性改革除了“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增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之外,还包括:
1.完善金融支持创新的政策,直接由政府或政府优惠政策指导下的金融机构投资。
2.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市场制度,完善市场结构,丰富产品服务。
3.提升金融科技水平,通过对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趋利避害,增强金融的普惠性。
4.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完善的征信体系不仅能够大幅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还可以提高对金融风险的防范。
可以说,目前中国政府重新开启金融结构性改革的方案已经成熟。一方面,中国政府在加速资本出清、严打违规金融炒作,规范股市、债券等资本市场,逼迫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在积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完成中国金融供给结构的调整,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刘鹤以及中国金融决策层的频繁讲话更像是在为下一步的改革进行铺垫。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
Comments编辑推荐
朝鲜国防省成立指挥机构贯彻地方发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