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亚太 欧洲 美洲 中东 澳新 非洲
首页 时政 社会 经济 商业 金融 科技 军事 健康 文化 娱乐 体育

2021中国经济回归“根基” 经济面临深刻调整

2021年02月16日 地区:中国

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之后,中国经济金融风险加剧,产业短板明显,疾控和社会保障欠缺等等问题集中暴露。中国政府认识到,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没有充足的产品供应、没有更多的就业和民众实际工资收入的增长,再多的货币刺激,带来的也只能是通货膨胀和愈演愈烈的金融投机。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共“十九大”提出了“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口号,并真正意义上开始了新的一轮中国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2020年11月,中共五中全会则再次将“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口号升级为“突出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的主张。实体经济将是中国经济的立国之本,是确保中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为此,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中国政府提出了,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等的一系列措施。

image.png

拨开纷繁复杂经济现象,中国倾向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方向愈加清晰,这将是中国经济底气所在。图为中国河北省三丰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调试多旋翼无人机。(新华社)

首先,中国政府汲取了中美贸易战的教训,将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坚持核心产业和科技的自主可控发展,要求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在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的同时,中国政府将促进产业在国内的有序转移,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支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发展。

其次,中国政府将未来实体经济的发展重点,聚焦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并且,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中国政府将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再次,中国政府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这说明中国政府对于实体经济的认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制造生产部门,作为制造业和民众生活需求的一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在未来也将得到快速发展。其中,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服务,以及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和数字化服务将成为发展重点。在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领域,中国政府将加强公益性、基础性的服务业供给,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同时,中国政府还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将加快系统布局。在综合交通、物流网络,油气储备设施、干线油气管道建设、能源产供储销体系、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水利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将持续进行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科技攻关。

此外,中国政府还将“数据”升级为继土地、劳动、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数字经济也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中国政府将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中国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和农业、工业、交通,以及金融业将连接成一个庞大的数据网,成为中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先机的制高点和建成“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催化剂。

对比于之前,中国经济侧重于以市场化为目标的改革,下一步中国经济的改革则主要是利用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来为实体经济服务。从深层次来看,这将是一次对经济发展目的的重新回归。是以资产增值为目的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民众福祉为中心的一次回归。

其在保证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将使得中国的产业链更加安全,更加具备国际竞争实力。并且随着中国实体经济规模、科学技术能力、社会治理水平的大幅提升,原有的西方提供资金、技术,边缘国家提供劳动和资源,最终利润流回西方的国际资本链条和产业技术链条终将被打断。中美经济博弈格局、全球产业格局,以及世界政治格局都必然迎来巨变。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中国 经济

评论

Comments